不装了,我是厨神我摊牌了!_不装了,我是厨神我摊牌了! 第104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装了,我是厨神我摊牌了! 第1042节 (第5/6页)

蛋清的半打发状态等等,不同的阶段针对着不同的菜品。

    “插筷子不倒就行,这个阶段的蛋清炸出来绵软好吃,要是继续打,炸出来的蛋清发硬,口感就会差点意思。”

    蛋清打好,将打蛋器放在一边。

    接着开始准备蛋清糊中需要放的面粉和淀粉。

    “雪绵豆沙这道甜品要求做出来洁白如雪,所以得用土豆淀粉,也就是太白粉,这种粉白净,不容易上色。”

    袁德彪用筛子把太白粉过一下筛子,又取来等量的中筋面粉,同样过一遍筛子,让两种粉更加细腻。

    过好筛子,把淀粉和面粉倒进打发的蛋清中,用筷子顺着同一个方向搅拌。

    “蛋清糊里加点淀粉和面粉,炸的时候才不会塌陷,但不能加太多,加多了会膨胀,得把握这之间的度。”

    中餐比西餐难就在这里,烹制过程中需要灵活调整,而不是死板的死守一个数值。

    这个灵活调整的度量,厨师们往往会用“适量”这个词来代替。

    所谓的适量,就是根据自己的需求酌情添加,口味重就多放点盐,喜欢清淡就少用点油,不吃辣就把尖椒换成菜椒……

    中餐变化多的原因也在这里,明明是同一道菜,但只要稍稍调整一下火候、调味以及配料的量,就成了两道菜。

    比如肝尖,做的时候加汤汁少一些,就是爆肝尖,汤汁多点就是熘肝尖,再多点就是汤爆肝尖、红烩肝尖等等。

    做法几乎一样的菜品,就因为汤汁不同,最终呈现出来的菜品也各不相同。

    这就是中餐烹饪的神奇所在,也是中餐师傅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