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_第九十一章 好孬之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 好孬之变 (第2/6页)

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等等谚语。

    从汉朝开始的关中产量之地,如今轮到了更为富庶的江淮。

    对比这些,辽左人口南下的迁移,以致于金州突破二十万人口,论规模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而不管是哪一次的迁移,对老百姓来说都是苦难。

    金州一样如此。

    想要在此地修建好水利,让这里变成熟田之地,不是一日之功可成。

    只能和历史上的祖辈一样,用人的肩膀,来喂足大地,一步一步夯实。

    不光大人们挑着担子,那些个孩童一样如此。

    “哇。”

    一个孩子实在挑不动了,放下了扁担哇哇的哭。

    身后的大人稳稳的挑着肩膀上的担子,还顺便踢了一脚那孩儿,那一脚可不轻。

    那孩子眼泪也没来得及擦,又把扁担扛到了幼小的肩膀上。

    一边哭一边跟在大人身后,没几步就落了后面。

    “唉。”

    唐清安叹了口气,内心说不出的滋味。

    虽然蜀黍抗旱,需要的水分远少于小麦水稻等产物,甚至比玉米都要少。

    但是比起现在的金州,一样不是容易之事。

    这是跟老天争命。

    领着官员视察了田野,人群中的李成贤突然离开,下了田地中摸索了一阵。

    负责此地的卫佥事,看到李成贤的动作,一脸的忐忑,内心揪起。

    唐清安没有种过地,哪怕穿越到红楼,从幼时就在薛家做学徒,这些时日虽然抓紧学习,也只是流于表面。

    无数次的带着人巡视田野,是彰显对农事的重视,让人不得轻慢。

    李成贤拔起一颗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