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济世,我只是想长生不老_第二百六十四章 再试先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四章 再试先天! (第7/8页)



    因为人性本恶,才更需要礼仪教化。

    恶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之后,在荀轲的观念中,是可以去恶存善的。

    不能连重新做人的机会都没有——除非是犯了必杀的大错。

    除此之外,他还倡导自己的弟子能够“日行一善”。

    这个善不需要是多么大的事情。

    见到饥寒交迫的旅人递过去一块干粮、给一杯水;见到路面不平填一点土;甚至是见老人行走不便护送一程,都算。

    便是连这些小事都做不到也没什么,儒生们安安稳稳的生活,不做不公义的事情,不去损伤他人,就算是合格。

    当然,仁义二字只是最为浅显的说法,是为了方便最底层民众的理解,让他们也能够听明白儒家在说什么。

    除了仁义二字之外,荀轲还提出了更高等级也更完善的追求: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

    在完成了最基础的仁义之后,还有这些继续向上完善自身的路径,即是道德标准,也是人格境界。

    如果有人能够尽数做到这些,便足以称得上圣人了。

    荀轲给了所有人都能够参与进来的机会。

    而且不是一上来就要奔着那至高的,无上的大道而去,非要和墨子一样。

    而是先管好自己,然后在个人有更高追求的情况下,一点点的去完善,即使做不到,也没有任何的压力,只要守住仁义二字便已足够。

    正是因此,伴随着那篇雄文的传播,儒家仁义二字也是声名远播。

    无论是底层的逻辑,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