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二篇(十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二篇(十一) (第9/11页)

度逐步过渡形成时期,即地主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时期的时代背景。才产生了《周易》这部政治智慧之书,也正是时代造就了《周易》。

    总之,我们以上对《周易》一书的产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考释,而推定其产生于西周后期。

    那么,《周易》的作者是谁呢?

    虽然后封建社会(即帝制时期)里其主流观念,不外认为是文王、周公这些圣人之为。但到推翻帝王专制以后至今天的百年中,对《周易》作者的研究,传统的说法已不再是主流观念。近百年来对《周易》作者的研究,不凡有多种说法,但一直未成定论。

    那么,《周易》作者是谁呢?事实上《周易》作者已成千古之谜。不过我们可从《周易》一书的内容,以及西周后期的社会背景来看《周易》一书的作者,可给其画出一个大概的轮廓。

    ①《周易》(初始《周易》一书)与《书》不同,也与《诗》不同。不同之处,《周易》并无歌颂文、武之王。而《诗》与《书》(《尚书》里的《周书》)都不凡大力颂扬文、武之功德。

    ②西周已建立了中央王权下的亲族分封,西周中央已出具组织与执行能力的官僚**模式。而《周易》作者却向往的是松散的“君子”共治天下的政体,有点向往殷商的松散政体制度。

    ③《周易》里既无称颂周王,也不贬损商王。反而出现了两次赞扬商王高宗伐鬼方的功绩。

    ④《周易》作者站在历史经验教训上,也曾对比商周可取的经验教训。如“东临,西邻”之说。而引用“帝乙归妹”,却给出的判词是“以祉元吉”,《周易》作者无意贬损商王。

    ⑤《周易》宗旨是向往“君子”之治,即有国有家者共同治理‘天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