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二篇(十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二篇(十一) (第10/11页)

并没有把“王”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去阐述(并且《周易》一书里,更无涉及“周王”),而西周的王制,以不同于商朝松散型的“王”制,西周已初具较严密的**组织网络体系,这可从西周铭文上的册封制度看的很清楚。

    ⑥《周易》产生的时代当在西周转型时期,即分封制度崩溃时期。而从《周易》一书的内容来看,作者并不向往西周“王天下”的政体,而向往的是君子(有国有家者)共治‘天下’的松散体制。《周易》作者应是东方殷商后裔,应是殷商贵族后裔里的文化精英。

    ⑦《周易》作者采用“六十四画符号”作为《周易》里的六十四篇文章的排序。而“六十四画符号”正是殷商人的文化遗产。因“六十四画符号”在殷墟里的甲骨中多有出现,“六十四画符号”应是商朝的文化成果,而不是周人的发明。《周易》里的符号系统与文字系统是两个朝代的产物,其发祥地应是在中原腹地。《周易》一书里有两套系统:一是“六十四画符号”系统。二是文字系统(即政治哲学理论系统)。《周易》里的符号系统,即“六十四画符号”不是《周易》一书里的始创,是在《周易》未出现之前早已产生。“六十四画符号”的发祥地是中原的腹地——商都殷墟(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两岸,以小屯村为中心,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六十四画符号”的发明权应归商朝人。这套符号传承到西周后期,同样被商朝的后裔所用,作为一部哲学书里的六十四篇文章之序目而运用。而西周王室里的史巫不识《周易》的真面目,却把《周易》当做筮书运用与改造。

    ⑧《周易》一书既不在《诗》与《书》里有所反映,也不在西周时期的青铜铭文里有所记载。如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