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15 (第2/4页)
-幕。 兴宁伯是朝廷派来的,却不摆架子,到凭祥数月,给大家指了不少财路。有问题不解,县丞主簿自然愿意解答。 如果能借机博取兴宁伯的赏识就更好了。李庆青在伯爷跟前能说上话,李氏一族都是鸡犬升天,风生水起。他们背后的宗族一样有实力,李庆青能做的,他们一样能做到,甚至能做得更好。 “原来是这样。” 听完县城和主簿的讲解,孟清和对明朝初期的商业有了新的认识,手心不免冒汗。如果没有爵位和官位,不是和沈瑄的关系非同一般,没有抱上永乐帝的大腿,单凭他在大宁做的几件事,足够死上一百次。 数日后想起,仍不免感叹,“难怪世人都想科举做官了,果然还是官大才好。” 不做官,就没有社会地位。 没有社会地位,想做点什么都是举步维艰。 沈X三怎么样?还不是朱元璋一句话就下放。 虽说洪武朝的官员差不多都是这待遇,相比之下,沈老先生依旧是众多杯具中,相对突出的那一个。毕竟别人没花钱给洪武帝造皇城,他是花了钱也没得着好。 听孟清和发出这样的感叹,朱能嘴里的茶险些喷出去。 不是给定国公写信吗?怎么会突然说出这句话? 莫非,是觉得官位不够高,想再往上升一升? 想到这个可能,朱能倒吸一口冷气。 刚二十出头,就获封一等伯,被赐国姓,镇守一方,受天子赏识,同皇子交好,与勋贵称兄道弟,和宦官锦衣卫也有着不得不说的关系,纵观洪武朝至今,有此等成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