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分卷阅读41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15 (第1/4页)

    着护卫和对方干一架的,再不敢单枪匹马或是拉起三四个人的队伍走边境。

    同样的,有实力的商人,在茶马互市也能赚取足够的利润,大多没兴趣继续冒着双重风险做走-私-买卖。

    长此以往,到了永乐三年,西南边境的互市贸易额甚至超过了北疆。这种情况,不但一直将广西云南等地视做蛮荒的朝廷士大夫想不到,连来自后世的孟清和也感到吃惊。

    没到思明府查找资料,只是简单翻阅了一下凭祥县衙杂记,孟伯爷已是目瞪口呆。

    无法想象,明朝的边境贸易如此之巨,更无法想象,朝廷的商税会如此之低!

    三十税一,还是洪武帝他老人家定下的,数十年不改。

    不提广大农户,军屯也要亩税一斗!而众所周知,番薯玉米没有传入华夏之前,明朝农户多种植小麦稻谷,粟米,高粱,荞麦等作物,亩产并不高。遇上灾年,更可能颗粒无收。

    征税之时,还要被各种踢斗,余下的粮食能养活一家老小都是不易。

    孟清和就此询问过县衙中的县丞和主簿,得到的答案是,农户遇到灾年,朝廷免税,还会发下赈济粮。商户没有免税之例,却有各种杂费,加上陆运关卡,漕运码头,商人实际付出的远比账面上要多得多。

    加上朝廷法令的各种限制,此时的商人,远没明朝中后期那么滋润。

    “不瞒伯爷,如到番邦交易,遇上不讲信用的买家,货物被抢不说,连命都保不住。”

    县丞和主簿都出自当地大族,主簿还有土官家庭背景,自然知道一些寻常百姓不知道的--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