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61章 状如石狮,轻摇甩水,这样的狮子头你能吃几个? (第1/10页)
没多久,直播间就飘过了嘉年华的特效,而这次打赏的人,居然是许久没有发过消息的高小帅。 随着嘉年华一起飘过的,还有一条加粗加大的弹幕: “徒弟,好好教教那些不会做淮扬菜的淮扬厨子,免得他们把文人菜仅剩的那点儿好感全败光。” 过去淮扬地区文人多,当地的盐商们为了追求享受,同时也为了往文人圈子里挤,增加自己的社会阶层,就拼命在菜品上玩花样。 用普通食材做出不普通的味道,让菜品的卖相和味道达到绝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清淡但不寡淡、雅致又不失美味的文士菜系——淮扬菜。 清朝时候,乾隆下江南,对淮扬菜赞不绝口,回京后还念念不忘,便招了一批淮扬菜厨师进入御膳房。 从此以后,淮扬菜就登堂入室,从文人菜变成了宫廷菜。 建国之初,淮扬菜风头不减,不仅有“开国第一宴”的荣光,甚至每年的国宴,也都是在淮扬菜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不过从八十年代开始,钓鱼台的厨师们逐渐摒弃淮扬菜,而是采众家之所长,形成了独特的国宴风格。 根据地点的不同,国宴还分为台菜和堂菜。 所谓的台菜就是钓鱼台风格的菜品,而堂菜中的堂,则指的是大会堂。 燕京地区的淮扬菜丢了国宴光环,而淮扬菜发源的淮安、扬州等地区,也因为地方经济的缘故,冒出了苏帮菜、金陵菜、本帮菜等新的地方菜系。 广义的淮扬菜,指的是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美食统称。 但江苏因为散装的特性,导致其它城市纷纷推出本地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