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二百一十五章 碰撞!(6.8K)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五章 碰撞!(6.8K) (第7/10页)

源。

    但实际上。

    恒星内部的密度并不太高,肯定到不了白矮星那种程度。

    而显然白矮星的密度...也就是两个原子的间距,距离发生核聚变仍有一段距离。

    因为核心的高温使得两个原子可以以极高的相对速度进行碰撞,然而数量级分析表明,这个相对速度并不足以使得两个原子跨过库伦势垒。

    要让原子冲刺冲破库伦力的阻挡达到另一个原子的怀抱中,所需要的速度比太阳核心的温度高数百倍才行。

    这个计算做起来非常容易,相关概念基本上硕士第二年便会提到。

    也就是U~e^2/4πεr,其中r就是原子半径。

    这个势能对应的温度U~KBT,可比太阳核心温度高太多。

    因此在迦莫夫发现了隧穿效应之前。

    科学家普甚至遍认为太阳核心的温度还不够高,不足以让氢发生聚变。

    除此以外。

    量子隧穿。

    也正好是潘院士所研究的量子加密领域一个重要概念。

    实际上。

    量子纠缠、量子关联、量子隧穿等量子“黑科技”,都是能够实现未来量子密码通信的最优设备。

    所以诸位可以想想。

    一个类似中微子特性、但却可以被捕捉观测、同时可以达到量子隧穿效果的粒子......

    一旦能够观测并且研究......

    这对量子加密的研究将会有多大帮助?

    当然了。

    可能有些人会有一种误会,那就是发现了新粒子就有机会得诺奖啥的。

    但这其实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误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