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二百一十五章 碰撞!(6.8K)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五章 碰撞!(6.8K) (第6/10页)


    这是啥意思呢?

    意思就是在这种距离之内,理论上只有同种微粒才不会发生碰撞。

    以我们的地球为例。

    大家都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伴星概念不讨论)

    所以在长期的观察之下,我们总结出了一个‘规律’:

    宇宙中能和大天体在近距离形成稳定结构的小型天体,他们一定是具备关联的卫星体系。

    也就是能在月亮那个位置上稳定的只能是卫星,不可能是金星、木星这种猩猩。

    在微观领域中。

    这个地球是就是4685Λ超子,新微粒就类似月球。

    因此在一开始。

    徐云便将新型微粒看做了Λ超子的‘卫星’,比如某种质量略小的新Λ超子。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赵政国忽然发现......

    那个新微粒压根就不是Λ超子的卫星,它其实是一颗和“地球”类似甚至更大的行星!

    但另一方面。

    它却可以停留在月球的轨道上和地球形成天体组合,双方却各不影响。

    这就非常非常耐人寻味了......

    因此结合上面的高度疑似存在破坏CP对称性的情况后。

    赵政国立刻想到了一个概念:

    量子隧穿!

    所谓量子隧穿。

    指的是在位势垒的高度大于粒子总能量的情况下,像电子等微观粒子能够穿入或穿越位势垒的量子行为。

    量子隧穿最常见的地方,便是太阳的核聚变反应。

    因为引力虽然说把恒星内部的物质压得比较密实,而且是恒星发生核聚变、发光发热的最终的能量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