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67 (第1/4页)
锅饭。 师傅老俩口年纪大了,平日里就他们俩口子吃饭,都是生的煤炉子,架个小铝锅煮点饭菜什么的,没用拎起来死沉死沉的大铁锅,那个刷洗起来太费劲。 也就逢年过节、闺女一家或是去邻市念书的孙女一家放假回来探望他们,才生大灶、开大锅。 这次收到盈芳来信,说暑假要回老家住一阵子,高兴地一早起来就开始准备。 具体哪天回来不确定,估摸着这两天该到了,干脆每天晌午都煮上一铁锅饭,没来也不浪费,俩口子吃不完,剩下的摊开晾凉了晒成饭干,回头搁油锅里炸得酥酥的,给三胞胎当零嘴儿。 再有的多,弄点饴糖(弄不到饴糖就去县城买白糖,如今买糖也不需要糖票了,继食盐之后又开放了一项不需要凭票才能消费的民生需求,大大方便了老百姓),和花生碎、炒芝麻一起垒冻米糖。 以前冻米糖只在过年时才做,如今日子好起来了,偶尔奢侈一把也不见得多稀奇。 就是这个天气有点热,不耐放,不晓得能不能撑到徒弟一家回京都。否则就多做点,到时候让他们带些回京都招待左邻右舍。 因着老俩口的这个想法,盈芳一家回宁和的第一时间,就吃上了热腾腾的铁锅饭。 “师傅、师娘,辛苦您们了。” 盈芳给二老斟了一酒盅带来的太岁酒,笑吟吟地向他们敬了一杯。 老张大夫一喝这就竖大拇指:“是药酒吧?还是上乘的药材!” “老张你这嘴巴忒灵了!”萧老爷子剥着早上才从地里刨出来的第一茬嫩头落花生,笑着指了指他。 老张大夫乐呵呵地道:“哪是我嘴巴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