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2节 (第2/7页)
“按照你的话,哪怕三十艘战船,也需要九百门铜炮,最少得三万贯。” “战船加铜炮,费用就得三万五千余贯了,必须得请示陛下。” 徐辉祖摇头开口,而朱高煦闻言则是改变口风道:“换做铁炮如何?” “换做铁炮也不行……”徐辉祖摇摇头:“熟铁炮的造价也需要十八两一门。” “这就难办了……”朱高煦皱眉,他倒是没想到明初火器造价居然那么贵,几门炮就能抵得上一艘一千料战船了。 这么想来,明代战船并不是不能承载太多火炮,而是火炮造价太贵,根本没办法大批量装载。 细细思索后,朱高煦只能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对徐辉祖建议道: “可以造一千料战船十艘,配铁炮一百六十门,另从各省水师调二十艘四百料战船和四十艘鹰船,加上八十艘哨船和二十艘货船。” “如此一来,应该能拉出一支骁勇的水师,将浙江、福建、两广的倭寇剿灭。” “不过不能打草惊蛇,最好多配货船,在南京补货出海后,一路沿海南下,中途不得靠岸,直扑双屿、漳州、琼州、澎湖等岛。” “好!”听到朱高煦的话,徐辉祖点了点头,紧接着不知道又想到了什么,对着朱高煦反问:“你可有看得上的水师将领?” “督运海运的杨文,还有崇明所的杨俅不错。”朱高煦提了一嘴杨文,以及杨展的父亲杨俅。 前者是洪武末期出现的一位出色将领,不仅能打山地战,还能打平原战和海战。 在靖难之役中,杨文、平安、吴高三人所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