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党锢 (第2/4页)
然而过得几代皇帝,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愿意亲力亲为,殚竭心力的去处理朝政。渐渐地,内阁开始不但有了拟定处理意见的权力,还有了红笔批阅权力。如此一来,本应属于皇帝的政治权力,渐渐转移到了内阁首辅之中。 后又有对权力有角逐yu望,或不想内阁一家独大的皇帝。遂又将宦官司礼监抬了出来,暗中支持其去内阁争夺权力,以便互相掣肘。在经过几代人不断的倾轧,争夺,妥协,流血或不流血的战争之后。如今国家政治体系,几乎被司礼监和内阁瓜分一空。 如今的内阁与司礼监,算是形成了一种政治默契。我允许你通过一项政令,那么反过来你也必须支持我通过一项政令。你那边想要提拔一人,那么我这边也必须有一相应地位之人上去。 这算是一种政治平衡,但对于国家,对于皇帝却是除了能让他轻松自在不用处理朝政的好处外,几乎有着无数弊端。 他们推行的种种政令,目的决然不会是为了对整个国家富强而着想。所有的目的,不外乎是维持,巩固,增加己方的权势而已。内阁那帮人还稍微好些,毕竟是读书人,知识广博的大学士。从小知道礼义廉耻。即便是贪图荣华富贵,贪慕权势,心中多少存在些读书人的理想。而在大赵帝国,不少读书人,都喜欢以清流自居。对外宣扬着要富国强国,为天下生灵而奔波的理念。 至于内廷宦官司礼监那帮太监,赵哲最近也是略接触过一番,不过却是没有去深层次的接触司礼监那帮权势之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