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1 (第2/4页)
有放而不谈之势。 而就在这时,流言忽然有了新的转向—— “君王宴,青锋袭,帝女策,莫浪语。” “思君不见君,婉转花林里。” 变化最先起于一首歌谣,语调朗朗上口意味深长,一经脱口便广泛流布。仅仅几日,帝都内的孩童几乎尽数习会,终日弥漫云州上空。歌谣暗指宴刺一案表面密隐颇多,实则是受定国公主的指使,只因公主与代国太子私相授受,却暗遭燕帝阻止。公主胸臆怀恨,于是暗中连同代国太子于寿宴暗使杀着,欲谋弑父,以效前魏朝女帝的弑兄夺位之谋。 此言一出,举国震骇。定国公主的谩言层出不穷,虽日前有关定国公主与代国太子的越轨之言神乎其神,可关于此论却多斥之于荒谬。但愈是如此猜度愈多,私下议论日盛一日,更助长了疑惑。 来去各国的商旅通过他国来使言及寿宴之上的情形,确凿了当晚定国公主和代国太子确在宴席中间离席颇久,且时段重合,无形验证了真实。 如此一来,风向巨变,一时之间,有关定国公主叛国弑上的流传层见迭出。捕风捉影的猜忌声越来越大,甚有文人墨客出文直指定国公主私通叛国,弑父妄上,可谓无德无孝,未若杀之—— 流言传至代国,恰至此时代国复次遣使上书和亲,无疑在原就盛焚的火上添了一把干柴。大半朝臣谏言和亲,慕容念心头躁怒,干脆下旨免了早朝避而不见,将本就难解的谜题迫成僵局。 莫钰一直未归。 平州的调查甚为艰涩,稍不注意便绝断了所有线索,随着时间愈久,心底隐秘的期待几乎渺茫。这等程度的流言,必不可能是普通人可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