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双足一踏波浪,一握带环龙珠 (第1/4页)
阳洛桥桥面长条,有些长达3丈重达10吨。 在当时没有大型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海水的潮汐,才能建成。 当时是将石条放在船上,涨潮时使得桥墩固定,待退潮时; 船体下降,石条放置于二桥墩中,作为桥面。 建造阳洛桥的石料也是在惠安境内开采的,如此巨大的工程,必需依靠惠安工匠参加。 就是泉市东西塔的石料,经考证也是惠安境内开采运去的。 其众多圆雕和浮雕神佛像,也离不开惠安工匠的雕刻。 明朝时,惠安考上进士在朝廷为官的人较多,各种牌坊、墓区的石雕产品更多。 兴建于明初的崇武古城,是用石头砌就的石城。 这类遗物有张岳墓的将军、马、虎、羊,崇武城隍庙的石狮等等。 这些都标志了,当时较高的石雕工艺水平。 但明代的崇武古城一度被毁,现有的石城是清时重修的。 清代是惠安石雕大发展的时期,艺术风格趋向精雕细琢,注重线条结构和形态神韵之美,形成了惠安石雕的南派风格。 这一时期,是惠安石雕发展史上的承上启下的时期,也是石雕工人开始走出惠安向外发展的时期。 除本省各地外,还通过华侨和商人向李加坡、印、马等东南亚地区。 从甲午战争后,台岛内大兴建筑之风。 这个时期吸收了不少惠安工匠,到台岛参加石雕加工生产,并有不少人在台安居。 通过阳洛桥的建造,其实就可以看出来,惠安传统石雕工艺,为什么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