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五章 柳希烈的婚礼 (第2/4页)
的丝绳解下来的动作。因为女子一旦许嫁,就要用丝绳把头发束起来,表示她已有了对象。新婚时新郎把那根丝绳解下来就是结发。那根丝绳就成了夫妻关系的一个信物。 唐代以后,结发逐渐演变成了合髻。新婚时新郎和新娘各剪下一绺头发,把它们绾在一起作为夫妻的信物。唐代有一个女子叫晃采,她在和情人私订终身时写了一首《子夜歌》:“依既剪云髻,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长发绾君心,幸勿相忘矣!”诗中所说的剪发和绾发就是新婚合髻的仪式。 这之后,就是闹洞房了。闹洞房又称“吵房”,在迎亲的当天晚上进行。做法是先由小姑送灯,早早抱学生。送罢灯,无论长辈、平辈、小辈,聚在新房中,祝贺新人,有“三日无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之说。 关于闹房习俗的来历,源于驱邪避灾。相传,很早以前紫微星一日下凡,在路上遇到一个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随在一伙迎亲队伍之后,他看出这是魔鬼在伺机作恶,于是就跟踪到新郎家,只见那女人已先到了,并躲进洞房。当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进入洞房时,紫微星守着门不让进,说里面藏着魔鬼。众人请他指点除魔办法,他建议道:“魔鬼最怕人多,人多势众,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恶了。”于是,新郎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用笑声驱走邪鬼;果然,到了五更时分,魔鬼终于逃走了。可见,闹房一开始即被蒙上了驱邪避灾的色彩。 柳希烈的洞房,来的人很多,但是并不闹。就好像汤家凤的美丽征服了所有人一样儿,他们都被这种美丽震慑住了,所以只是简单的敬了一轮酒之后,这些人就都走了。喜娘与丫头都退出去之后,有一个全活人儿进来铺床,之后,洞房里就只剩下他们两个人了。 柳希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