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夏文圣 第146节 (第2/4页)
下也龙颜大悦。” “今日,江宁郡郡守张旸,便放任粮价不管。” “两位说说看,这其中有什么巧合吗?” 胡庸平静,道出关键点。 “顾锦年献策?他能献什么策?文章诗词,顾锦年的确不错,老夫也佩服,可国之大事,他一个稚童懂什么?” “此事属下也听说过,可属下并不认为,顾锦年能献什么策,民间百姓也有言说,是苏文景看中顾锦年之才华,故而起了收徒之念,写下策略,将功劳赠给顾锦年。” “这个说法,属下认可。” 两人开口,从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看出,他们认可顾锦年的文采,可对于治国这方面,他们并不认可。 这并不是轻视,而是种种原因,读书好不代表就会治国。 哪怕是科举状元,刚开始也不过只能入个翰林院罢了。 原因很简单,在朝堂这个大染缸磨练一二。 不吃亏,不上当,难以大用。 这世间上不可否认是有天才的,但计谋这种东西,与阅历有很大关系。 只是胡庸端起茶杯,细细品了一口,随后出声道。 “无论是顾锦年出策,还是文景先生出策,甚至这只是一场戏,都不可否认一点。” “张旸是受人指使,默认米商涨价,两位应当考虑的是,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谁让他们这样做的。” 说完此话。 两人顿时沉默。 大约片刻后,两人不约而同想到了一个可能性。 “大人,您的意思是说,这是陛下故意为之,想要激起民怨,从而降低影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