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_第五十五章:大明版国进民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五章:大明版国进民退 (第2/4页)

可以通过农民转租的桑田匡算,租金又是在县衙落契,是板上钉钉的。

    接下来就是最为关键的销项税,必须找到一个机构的生产作为参照,好量入为出,确定真实的销项税。

    最后,最为关键的就是织造局天然就是合适做这个参照的机构,这事一旦施行,必然要织造局配合。哪怕前面不配合,后期嘉靖总会计师肯定会想到这一茬子的。

    听了高翰文的请求,杨金水实属后悔自己多说这么一句恭维的话了,年轻人不讲武德,竟然这么会顺杆爬。

    要是刚来杭州任职,杨金水可能一腔热血就同意了,可现在织造局一屁股的屎,自己根本没办法撇清。

    为了更好的满足官用,就是嘉靖的需求,以及司礼监小金库的需求,杨金水早就把织造局暗中打包转移成沈一石的私产了。

    这里面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约用工成本,如果是织造局直接雇佣,那这些就是嘉靖的奴婢,给我们的光明无比的圣君嘉靖当仆人待遇能差?那不能够啊。为了收买人心,突出优越性,原本织造局的正式奴婢,工钱基本是市面的三到五倍。

    因而,作为皇帝直属国企,最大劣势就是成本完全不可控制。加上几代人世袭,各种人浮于事,那基本就是亏本的买卖。前任镇守太监是靠借支填平账务才算收场的。

    皇帝直属国企的另一大劣势就是薪资是固定的,一些高技术的匠人,特别是染匠工资也仅比普通奴婢多两三倍。可这外面的世家虽然舍不得给底层奴婢工资,却舍得花钱挖角啊。基本十倍饷银挖走了很多人。织造局的技术完全无法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