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84 (第3/4页)
是帝王薄幸,还是男儿皆是如此不堪?” 水澜听了,伸手突然往她额头上一拍,俊颜不觉失笑:“玉儿这可是指桑骂槐之言了,拐着弯儿把我也给圈进去了。”说完,黛玉跟着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水澜因想了想,又道:“也不是负心薄幸的缘故,人原本就是趋利避害的,本能的逃避悲伤罢了。况且上皇死了以后,皇帝畅快顺意惯了,怎么肯和皇后相对垂泪,愁眉不展的。再者甄妃会讨欢心,他就自然的愿意过去。” 说完,黛玉一时间若有所思,又因为外头马车已经齐备,二人也不敢耽搁,先行进宫去了。 一直到了大明宫前,两边已尽替成白纸糊的灯笼,往来宫人闹闹哄哄,里面哭声摇天振地。黛玉下了车,直奔停灵之室先哭了一回,然后在偏殿见过孟嫤妤。 这一见险些吓了一跳,彼时的孟嫤妤哭得嗓子都哑了,身上瘦得只剩一把骨头,那里还有昔日丝毫的绝代风华,宛如一夜间老了十岁一般。 黛玉看了心酸,忙忙上前劝道:“娘娘节哀,保重凤体要紧。皇太子泉下有知,见了娘娘这样憔悴,也会跟着伤心的。” 孟嫤妤悲感甚深,珠泪一发连绵下来,嘶声哭道:“不瞒妹子,要不是恐家中老父老母耽心,我真想跟着大皇子一道伸腿去了。”一边说,一边又流泪不止。 黛玉被这话吓得不轻,忙向外看了两眼,幸好四下无人,都在乱哄哄的守丧,即掩住了她的口,悄声说:“娘娘慎言,万不能说这样的丧气话。倘或叫有心人听去了,向陛下跟前学舌,必讨不了好的。” 孟嫤妤正满心沉在巨大的悲苦中,如何肯听人三言两语的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