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69 (第1/4页)
,这回常荀特地带他过来,也是让他开开眼界的意思。 帐外还是静悄悄的,凝神细听,却还是可以听到脚步踏过青草地,衣衫猎猎的声音。 常荀穿好衣衫,随手取了佩刀走出帐篷。 清晨的金丘猎场被笼罩在朦胧雾气中,远近帐篷尽皆安静,如松的身影恣意腾挪,瞧那架势俨然便是个小窦玄,却比窦玄更灵活。见着常荀,如松叫了声义父,身势稍顿,瞧着竟像个灵猴。 常荀一笑,弃了佩刀在旁,随手取过如松昨日削了玩的木剑,“看招!” 他的身手在京城是排得上号的,要对战十岁的孩子,自是轻而易举。可常荀有意练如松的反应,木剑绕在如松身周,半点不离。如松也不肯认输,使劲浑身解数,在他剑下求存,不时还能反手一攻,迫得常荀收剑回守。两人练了半天,天色渐亮,周遭帐篷中也陆续有了动静,常荀这才露出歇战的意思,木剑脱手飞出,钉在帐篷之侧,伸手抓向如松肩膀。 这是他常用的伎俩,前日清晨时如松还难以闪避,被他擒住,带回去洗漱。今日如松似也没想到破解的招数,身形微滞,不知该避向何处,待常荀即将捉来时,却矮身向后仰倒,右手弯刀袭向常荀腰间,左手按地借力,双脚同时用力,借着草地湿滑,斜滚向侧面,翻身立起。 常荀招式已老,想要变招已然不及,被迫回守,硬生生叫个十岁的孩子给逃了。 这时机拿捏得叫常荀大为惊喜,更感意外,当即道:“好聪明!你自己想的?” 如松将弯刀归入鞘中,抬袖擦了额头汗珠,看向常荀时,笑得颇为得意,“是皇上教我的。说要诱敌深入,再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