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_戏明 第17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戏明 第170节 (第3/6页)

   座中的可都是聪明人,哪会想不明白其中关窍?

    祝枝山也觉得这小子胆子够肥的,也够得他那几位老师的喜爱。

    换成他们这么做,别说让老师写诗相和了,恐怕只会当场被老师逐出师门!

    这小孩投胎投得巧,生在状元家,长在皇城根,平日里往来的皆是能入翰林的饱学之士。

    这终日耳濡目染之下,哪怕只有三分天分怕是也能养出十分的出息来。

    更别提他本身也聪敏伶俐。

    好在祝允明他们几人大多也是少年成名,平日里时常与诸多吴中名流往来,倒不至于太艳羡文哥儿的好运气。

    几人聊着聊着,都对文哥儿这位小神童颇感兴趣。

    祝允明兴致盎然地提议道:“不如我们都写首诗去与他交个朋友,随着岳父写往京师的信给匏庵先生带去,一来可以请匏庵先生为我们指点几句,二来可以托匏庵先生把我们的诗转交给王家那位小神童。”祝允明越说越觉得有意思,“要是他能给我们回首诗,我们就知道他是不是真的三四岁就能诗能文了!”

    唐寅听了祝允明的提议,自然是第一个响应,还饶有兴致地说道:“既然这位小神童是匏庵先生的弟子,字肯定也写得不差吧?等我激他写给我们瞧瞧!”

    唐寅交朋友不看对方的年龄、不看对方的出身,就看性情合不合得来。像他与祝枝山相差九岁,还不是当了好些年的知己好友?

    如今他虽没见过文哥儿这位颇为有名的小神童,却觉得这小孩并非循规蹈矩之辈,说不定他们很聊得来。

    这位小神童可是匏庵先生的弟子,四舍五入便是他们吴门中人,吴门同辈之间在书画上面切磋切磋有什么问题?

    文徵明一听唐寅那话,顿觉有些不妙。他劝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