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_戏明 第21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戏明 第212节 (第3/6页)

英国公的嫡长孙交好自然不是坏事,文官他有门路,勋贵他也有门路,真踏入仕途还不横着走?

    可要是把视角转到皇帝身上,皇帝定睛一瞅,好家伙,管枪杆子的,搞决策的,瞧着居然亲如一家!

    瞧瞧他们,这边要干点啥,那边出政令配合;那边要干点啥,这边抡起拳头来助威。配合得要多默契就有多默契!

    现在咱朝廷差不多实现了全自动管理,皇帝只需要乖乖当个吉祥物就可以了!

    这时候皇帝往往有两个选择:一、摆烂,安安心心当个吉祥物;二、看朕不干死你们这些胆大包天的家伙。

    太宗皇帝开东厂、宪宗皇帝开西厂——乃至于后来的武宗皇帝开内厂,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想通过宦官制衡朝局。

    文官、内宦、勋贵武臣相互制约,才是皇帝想要看到的良好局面,而不是他们之间亲亲密密手拉手,让皇帝只能端坐龙椅上当个工具人。

    事实上文官们倒也不是个个都刚正不阿,平时他们自己私底下经常走外戚、内宦、勋贵的门路。

    史载在弘治年间,朱祐樘赐死了一个宠爱的宦官,在他家里搜出一本账本,上面记录的全是文武大臣贿赂他送的黄金白银,看得朱祐樘勃然大怒。

    这些官员们吓得不清,连夜带着另一批黄金白银去走国舅张鹤龄的门路,总算是让朱祐樘当做没见过这本“赂籍”。

    没错,为了压下自己贿赂宦官的事儿,他们又去贿赂了外戚。

    大家又可以继续开开心心携手建设美好大明了。

    所以哪怕是号称“弘治中兴”的时期,文官们也是一边骂一边私下走门路。

    没办法,谁叫这些人确实离天子最近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