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戏明 第136节 (第2/5页)
二途愈发泾渭分明。 官是官,吏是吏! 不管是权利还是名声都相差甚远。 像唐伯虎卷入科举舞弊案后就被安排去浙江当小吏。 唐伯虎这样傲气的人自然是“耻不就”。 翰林院这些能选入京师衙门打杂的皂隶大多都身家清白、聪敏好学,心里大抵还存着多学点学问的心思。 不管怎么说,多学点本事傍身总没错。 日后不管是想改走科举路子,还是想继续走吏员晋升路子,必然都大有助益。 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文哥儿的“小先生”名头越发响亮。 越是跟着文哥儿晨诵,皂隶们心里越是惊叹不已。 小神童不愧是小神童,不仅能给人教《声律发蒙》,四书五经竟也讲得大差不差! 谢迁注意到文哥儿都快把翰林院的皂隶聚齐了,私底下找文哥儿聊了聊这事儿。 主要是让文哥儿别因为翰林院这些皂隶捧着他,就傻乎乎觉得天下胥吏全是好人。 京师各大衙门的胥吏还好,到了地方上有不少胥吏与当地豪强乡绅相勾连,没少做欺行霸市、欺上瞒下之事,等闲官员到了地方上都不一定能治住他们。 地方父母官都是异地任职,通常干个一两任就离开,哪里抵得过早已在地方上经营多年的胥吏? 若是官员赴任后没法驾驭这些人,政令根本出不了府衙! 好的胥吏固然也有不少,可抵不过他们之中有太多的jianian邪之辈。 文哥儿如今与底下的皂隶接触得多,不免会同情他们的境遇,谢迁便把这些事掰开来给他讲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