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骨_第215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5章 (第2/2页)

   如果有才干,那么也不能轻易兴起战端,或者修筑工事,尤其离宫与亭台楼阁。否则总免不了一个好大喜功,罔顾民利的评价。

    至于冲龄登基的皇帝么,那就谁都想要沽名钓誉,即使不是辅政大臣,顾命王公,也一样想博个生前身后名。譬如赵霈的诸位老师。对齐昭昀的言论与态度有意见的也不止这一位。毕竟除了挂名的重臣之外,明德殿好几位都是士林领袖,儒门泰斗。赵朔宸衷独断,已经令言路头疼,赵霈就是一个全新的机会。

    倘若齐昭昀现在算重臣,赵渊算王公,那么这几位就是清流和言路了,彼此之间权势虽然不够对等,但也不是不能抗衡。何况在明德殿,谁不想争一个话语权呢?

    这话语权自然是由对皇帝的影响力决定的。

    齐昭昀最忙,也来得最少,但不妨碍皇帝亲近他,听他的话,对于有些人而言,这就太过分了。

    对于齐昭昀而言,权势其实未必与皇帝的信任紧紧联系在一起。他的权势更多来自于和赵渊分庭抗礼带来的威慑力,以及争夺之下的权利分配。他与小皇帝之间的这份亲近,也应该是脆弱的。

    皇帝长大后亲政,诸大臣还政于上,那么权力也一并转移,这就是一个矛盾。即使是现在,齐昭昀或者赵渊对于小皇帝的生活,也有相当强的影响。按理来说,不满,龃龉,隐忍不发的恼怒是情理之中,太过温情脉脉,反而像是一种错误。

    即使身在其中的两人都知道这是真的,也不是那么脆弱,甚至有一种超越身份年龄的同病相怜在内,但旁人看来仍然觉得这很容易戳穿。

    齐昭昀对这位老人倒没有太多想法,他说,他就听完,然后面不改色,盯着对方的眼睛:“确然,梁公所言载诸史册,见于典籍,然而梁公真以为先帝之血脉,能忍耐多久吗?”

    这倒不是空口白说。

    赵家子弟性情如何,看看从前谋反不成的赵济,看看驰骋威风的赵渊,看看赵霈那两个被幽禁至今的兄弟就知道了,没有一个按捺得住的。就连号称出家的寿康公主也还不是试图搅风搅雨?

    何况赵霈是皇帝,叫他隐忍不发,叫他隐藏本性,叫他蛰伏等待,在此之前伪饰出一副完美面目,根本会把他教坏。工于心计,眼界短浅,又有什么用?

    赵霈不用夺嫡,他要学的不是怎么伪装自己获得权力,而是怎么握住自己天然拥有的权力,这中间的差距太大了,齐昭昀不认为对他提出种种完人要求的人真的明白。

    这孩子其实不可能与先帝风格相近,他比先帝柔和,但柔和未必不能锋利,未必不能成为明主。齐昭昀说实话几乎想要裁撤明德殿的人员,让这群会给赵霈带来这种影响的人都滚出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