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55 (第2/4页)
,也非常体贴的备注:如家中不愿意也可以拒绝在学校里就读,也可以自行申报选择在私塾等地自行学习。 诸如安亲王等,一时间不少老亲王都直接选择了拒绝,也有不少人选择观望。很多人都想要瞧一瞧这所学校真的会如同康熙所说……让一些普通人入学吗?普通人和皇子一起读书?这真的符合实际吗? 对于尚处在封建社会的这个时代,这个改变是跨时代的。 很多人无法理解,质疑声不绝于耳,面对这样的话语胤祉却显得极为冷静。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般人是很难考虑到数年之后甚至十数年数十年之后的事情,大多只会考虑到眼前的问题。 就比如京城里曾经大肆修建过平坦的道路,当年很多老百姓都说劳民伤财,还强迫他们从老家搬迁出去,路造得如此宽阔又有什么用处呢? 可修建之后才过了几年,到现在却又是当年抱怨的这些人在说为何将道路修建得如此狭隘,若是修建得更宽敞,那也不会让大道堵塞了,而现在重新修建非但又要花大量的钱财还会影响商户百姓的出行。 望着工部一摞摞的工作清单,不时还有京城大学、商贸局、军工厂等处送来需要自己立即给出回复的胆子,胤祉那是满心疲倦。 再苦几年,等到把人都培养出来,那他应该就可以开启幸福生活了吧? 在这所学校正式招生之前,康熙和胤祉同时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各省份都已经连连联络学部,府学县学建造好之后对新式教师的需求量也达到了一个巅峰,这个数量简直让学部大感吃力。 面对这种情况,在朝廷一番商谈之后,康熙鼓励各地率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