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越古代考科举 第60节 (第2/6页)
幽深,少顷他垂首躬身,“多谢大伯父取字。” 取字的事了了,裴大将手边的红木匣子递给裴让:“守孝期间,你及冠之礼撤去,但这是大伯父的对小辈的一点关爱,你收着罢。” 裴让又是一番道谢。 “让儿啊。”裴大唤道。 裴让一副认真聆听的模样,“大伯父有何吩咐。” “你祖父在时,常在信中夸赞你。”裴大一脸怀念,书房内寂静无声,只偶尔响起裴大威严又夹杂失落的声音。 裴让抱着红木匣子往自己的院子去,路上的下人见到他屈膝行礼。然而裴让直接略过他们,径直回到自己的院子,自己的屋子。 红木匣子里放着一块白色的圆形祥云玉佩,通体温润。 【你若有意两年后的乡试,平时但有不懂之处的文章,可来正院寻老夫。】 裴大当年是正经通过层层考试,考出来的两榜进士,含金量很高,又为官多载,指点裴让考乡试绰绰有余。 如果说县府院三试,有一二夫子教导,自身又勤勉努力有天赋,通过考试还有机会。 那么乡试则需要专人指点。因为乡试中的第二场,策论几乎占九成份量。 所谓策论就时事发表观点提出相应对策。朝廷科举取士最终目的是为治国,只会背书的书呆子在这一阶段就会刷下去。 这也是为什么平民学子考到五六十岁都不一定能考上举人的原因。因为普通书籍不会教他们治国。真正教治国的书籍早就被上层垄断。 没有书籍,没有名师人脉,困守一地,只抱着四书五经相关书籍,天才也只会被现实压下去。 裴让将红木匣子重新盖上,放入柜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