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0 (第2/4页)
的眼睛。”郑耀国幽幽道,“抛开剧本和你对沈乔的了解,只单纯用表现派的角度来鉴赏。” 斯坦尼弗拉夫斯基的观点认为主流表演体系有三种,表现派、体验派与方法派。表现派又称学院派,从正规艺术学校里出来的学生与戏剧演员大都采用这一方法。他们的喜怒哀乐早已有了固定的模板,在千百次的锤炼中修炼的精湛无比,但也正是因为对喜怒哀乐太过熟悉,他们喜而不知何为喜,悲而不知何为悲,表演固然精湛,能让观众明白他们在做什么任务,却自带一种间离效果,将观众隔离在剧本之外。 “如果用表现派来理解,也算演得不错。”赵文彦说,“惊喜、讶异、兴奋都表现了出来,而且情绪传递得非常精准,只要留意就可以分辨出。”他稍稍停顿,又道,“可这明显不是表现派的表演手法,应该算......方法派。” 所谓方法派,就是让演员融入角色的表演方式,演员贴近角色,却又赋予角色独属于自己的内涵。郑耀国看着赵文彦,似笑非笑:“哪个方法派演员,能把感情传递得这么精准?” 赵文彦一怔。 方法派与同它较为相似的体验派有个共性,都是要演员贴合角色,虽然程度不同,但这种用本能来表演的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对信息传递的局限,观众哪怕入戏,也难以立刻明白演员所呈露的情绪------而这个问题恰恰是表现派所没有的。 可如郑耀国所说,沈乔根本不是这三种表演方式能囊括的存在,那他,那他...... “这是一种全新的表演方式。他不必入戏即是角色,但在他的本能里他就习惯于将自己的情绪用表现派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