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鸽谜城(兄妹骨科)_第一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1/5页)

    

第一章



    2006年夏天,用了一整版的篇幅刊登了11岁的路荔被特招进清大少年班的报道。聂亚诚在供电局家属楼下摆了流水席宴请亲朋邻里。那一年,这座落寞的北方小城因为路荔又短暂地被全国人民瞩以目光,人们再一次讨论这儿的钢厂、油田、铁路,讨论这个八十年代欣欣向荣的城市何以一步步在时代巨变中逐步衰落。几家主流媒体甚至做了专题,拍了专访,从市供电局家属楼三单元四楼西户的大门开始,镜头一点点地铺陈开来。

    那已经是一座很老旧的筒子楼了,楼梯装的是木质扶手,为了迎接这次采访,前两天物管处刚请了漆匠刷了层红漆,却仍然掩饰不住踢脚处开裂的墙皮、堆在过道口的煤炭堆和几盆枯萎的万年青。

    聂亚诚站在门口请几位记者进门,他今年已经四十三岁了,但个子高,人也白净,看上去挺拔周正,面上堆满客气的笑容,拿出几包软中华塞到记者手里。

    朱记者,陈记者,快请进,进来喝杯茶。聂亚诚招呼着他们落座,又喊路贞给客人倒茶。

    朱博文是总台驻辽城的记者,陈若冰则是辽城卫视的实习生,他们推脱着和聂亚诚喝了几口茶,又请他带他们在屋子里转了一圈。

    这算是供电局家属楼最大的套间了,两室一厅一厨一卫,还是九三年聂亚诚升到供电局宣传科副主任时跑了好几个月才拿到房子。

    这些都是路荔参加数学竞赛拿到的一些奖项。在聂亚诚和路贞的卧室里有一个专门陈列路荔奖项的橱柜,一些纸质的证书被裱了起来,奖牌则按照年份装在了木盒子。为了让电视台更好地取景,盒子都被一一打开。

    起初,我们也不知道,就是孩子小时候在乡下奶奶家养着,跟着村子里的老账房师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