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朝梦醒纲常弃.四十 (第3/11页)
此事是否为「大功」的定性提出质疑,认为太子此举是在寻衅北雁、挑起战端,不仅称不上大功、还是实实在在的大罪。 而眼下么……因有梁王谋逆一案在前、萧璜与贺兰玉楼有所联系之事亦是罪证确凿,对两国关係寻衅生隙的明显是北雁一方,萧宸所做的充其量也就是护驾反击而已,自然不会有哪个朝臣脑子进水地为此出言争辩。 俘虏敌国国主,这样的事儿放在隆兴初年百废待兴的大昭或许是一把伤人伤己的双刃剑;对眼下的大昭而言,却无疑是一份极好的筹码。有贺兰玉楼在手,己方进可以在谈判桌上要胁北雁吐出无数好处;退可以挑拨离间,藉贺兰玉楼遭俘一事引得北雁人心浮动、彼此猜忌。这种明显只有胜多胜少的谈判,在许多人眼里比之「生擒贺兰玉楼」的大功也差不到那儿去,自然让无数朝臣对此趋之若鶩,想着若能在谈判中插上一脚,便没法得着多少封赏、至少也能在履歷上留下光辉的一笔。 至于此前已经立下大功的萧宸,因作为太子的他本身已经赏无可赏,萧琰也不想让某些人藉机生出「太子功高震主」的论调,便没让爱子主持议谈之事,只在双方代表明里暗里交锋往来时让爱子暗中观察、并由沉燮和楼辉在旁指点说明。如此一来,萧宸既免了无谓的锋头、也藉机学到了不少东西,对自个儿没能参与议谈之事倒也不怎么感到可惜、遗憾了。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萧宸上辈子的死多半有贺兰玉楼的一份、死后给分尸的凄惨境遇也保不得与对方有关,可对于这位北雁国主,萧宸眼下不仅没有丝毫恨意、反倒还是存着几分「感激」的──若非这位北雁国主自视过高、傻呼呼地混在晁氏马帮的队伍里潜入大昭查探敌情,还不长脑子地亲身牵扯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