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尾篇 是真是幻 (第6/6页)
稿子,投到报社里,起初没有结果,到后来终于有一篇登了出来,是他对于的评论: “茅盾先生终于没有将这部写完,或许他也实在不知该怎样写下去吧,在半部稿件里面,茅盾先生是以革命为国家出路,也是个人出路的,然而对于梅行素而言,革命是否真的就是她的希望与前途,也很待商榷,如果是张爱玲写这样一个题材,想来未必会是这样的发展吧?在我而言,梅行素其实可以选择另一条道路,首先解决她个人的学业与职业问题,或者是出去留学,或者找一份工作,解决生存问题,然后再考虑其她,并不是只有堕落与革命这两条路可以选择的,平淡安稳的人生其实也很好,每天忙碌之余,读一读书,写几篇文章,也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在革命的飓风之下,仍然需要存在的是平稳深厚的土地。” 于是渐渐地,牧野英夫便成为一个业余的汉学家,出版了一本回忆录,回顾自己在中国的经历,主要是文职时期的见闻,日记帮了他的大忙,许多素材都是在那里面寻找。 这本读者评价不错,有记者上门采访:“牧野君,是怎样成为一个对中国文化如此精通的人呢?在学校里好像不是专门研究这个专业。” 牧野英夫笑着说:“在一个地方住得久了,就会了解一些当地的事情。” 送走记者之后,牧野英夫不由得打开抽屉,取出那一本陈旧的日记,放在桌面翻开来,扉页上抄录了中国的一首古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