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4 (第2/6页)
,可是一斗的米才能煮多少,赵姨娘便吩咐煮十斗,连着十个月送了下来,那附近的人皆知每逢初一便有人来施粥,早早的便在老位置排上了队。 夫子庙原本便是在秦淮河附近,早起的先生,掌事的,馆主自然皆有听说,没身份的自然没什么打听的渠道,有身份的随便一打听便是知道是荣国府二房的庶子,虽常人皆看不起庶子,可牵扯到荣国府,自然又有些不同。 穷人自然没有富人这么多的想法,听闻这边施粥,便一边喝着一边道谢,只是听闻是为着小公子求福,便口口都是好人那,等着老嬷嬷等人收拾好了回去,便都散了,之后又是一月。 赵姨娘先前听着贾环说不用去看,便真的没有去看,只是平常喊了老嬷嬷等人聊天,或是接见了娘家里的人,日子过的自然比贾府舒服,又有这边伺候的下人不如贾府中的贵重,便是日常有什么吩咐也不推脱,算来算去统共就这么一个主子,来来去去的倒是让赵姨娘明白了一些事理。 等着快到过年,赵姨娘又风风火火地收拾好了上山来,见着了在寺中包着书生巾的贾环,也不过三四月没见着,愣是生疏了,赵姨娘坐在椅子上瞅了半天,在老嬷嬷的提醒下,才尴尬地握着贾环手,道:也不知道是不是太久没说话,看着个子长了不少,等着过完年可要跟着一道下山了? 贾环如今少了一丝烟火,跟着老和尚自然是多了一分仙气,整个人看着就有些飘,因着身子长了不少,新做的衣服皆仿这江南的风气,多素雅,又有青竹装饰,远远瞅着便跟以往很是不相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