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读心后成了千古明君_第58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8章 (第2/3页)


    十一月十日, 三年一届的大巍公务员考试——科举正式开始了。

    大巍的科举考试分为在县里举办的一年一办的童试,通过童试的考生就称作童生。

    童生参加一年一度的县试和院试,通过院试的考生就有了功名,成了秀才, 拥有秀才功名可见官不跪, 秀才名下的二十亩地可以免税,秀才可免除徭役, 成为头名廪生可免三十亩地的税, 拥有每月一两银子的廪生津贴, 所以大巍的阶级分为士农工商,士在最前面, 地位最高。凡是家里过得去的人家都希望自家子弟读书。

    当然贫苦人家也有咬牙送子送孙进学堂的,若是考上的秀才,这家里也算是翻身了, 若是再考中举人和进士,那才真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秀才方可参加三年一办的乡试,乡试一般在州府举办, 通过乡试便成了举人, 举人便可选官,但一般是县丞之类的小官。

    若想再进一步,便要前往京城参加三年一办的秋试,秋试分为会试和殿试, 院试就算是公务员考试中的笔试。

    但会试要考三天, 这三天里吃喝拉撒都要在一个小格子里解决, 一般身体不好的人还真承受不住, 年年有考科举考了一半晕过去的考生,很多人考完试之后也大病一场。

    贺疏舟皱着眉头, 客观地看待这古人严苛甚至有几分变态的科举考试规矩,其实还是有几分道理。

    这科举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选拔人才。

    选拔人才最重要的是,是公平,要在有限的人力资源下,完成一场三天的大型考试。

    必须要做出一些牺牲,比如让考生自带三天的干粮,院试不提高吃食,这不是为了节约成本,而是为了避免有人借供餐之际作弊。

    而一场考试考三天,也从一定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