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_第九百九十二章 坐着火车去宣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九十二章 坐着火车去宣府 (第5/7页)

是朱见澄为何会说治国不易,治人更难,他只是处理了一些不太重要的事儿,就发现他想要做到的真的很难实现。

    就以给绣娘涨一银劳动报酬之事,涨的这一银,还是会被其父母收取去;

    若是把这笔钱存到了银庄,等到绣娘出嫁支取,又难免会有侵占、贪腐之事,最后又变成了藏污纳垢,甚至绣娘为了支取这笔钱,还得贿赂有司,无论是用钱,还是用物,亦或者是用人。

    当朱见澄真的设身处地的去思虑如何解决问题的时候,才发现,父亲这些年,真的太不容易了,他处置的还是些边角料,朝中大事,利益方方面面,更是繁杂,更难处置。

    他的父亲已经做的很好了。

    朱祁玉开口说道:“你其实换个思路,江宁织造,满五年的绣娘,出嫁时,给嫁衣一件,并且准许其生子后回到织造局继续织染,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绣娘可是熟练工种,那可不是谁都能当的,绣娘的劳动报酬已经快要赶上京师苦作劳力了。

    给一件嫁衣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有了这个人情,生子后再回织造局,才能切实改变绣娘的生活轨迹。

    其实大明诸府织造局都在上奏此事,绣娘嫁了人,各府织造局缺员严重,女工又不好招揽,绣娘又不好培养,这妇人生子后再回织染局,已经在朝中形成了一定的风力,朱祁玉朱批了奏疏,廷臣们对这件事争论比较大,主要是女子抛头露面。

    结果礼部尚书姚夔说:明随唐制,那唐朝女子不也抛头露面,唐朝还有女官,大明为何不可?要否定女子嫁人后仍可做绣娘之议,就要先反驳唐朝,宋朝小家子气,大明臣子瞧不上,总不能说唐朝小气吧。

    到底是劳动力缺失,各地织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