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7章 大道至简 (第1/4页)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松谷草堂的老道长给凌家子弟们讲述道家文化,说道家的“曲成万物”的法则来自《周易》: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 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老道长解释说:神是人们创造的,人们之所以求神拜佛,其实拜的是自己心里的神,这尊神就是人们的心存敬畏,就是人们的信仰。 听到老道长的一番话,我不期然地想到在现代时,曾读过佛教的经典著作《金刚经》,内有四句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这四句偈的意思是一切你所能看见的事物外表,都是虚假、不真实的;如果在看见这些外表时,守得住本心,不被他们所迷惑,就能达到如来的境地了。 佛教所说的“本心”,正是人坚守的善良,也就是人们所讲的心存敬畏。 原来道教与佛教,一直都在劝人向内修行;那些神佛像,只是帮助人们修行的一个法门,而不是让人们从这些雕塑中获取心灵的安慰和实质的好处。 这时一个凌家年幼的子弟举手,老道长微笑颔道示意他可以发问。 这位年幼的子弟问道:道长,这样说来,如果修行最终还是靠自己的话,为什么还要学《易经》?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老道长微笑着说:学习《易经》是为了修行少走弯路。《易经》可以纠正我们很多似是而非的观念;《易经》里的道德观,是自我修行必须知道的;《易经》可以帮助我们求同存异。 老道长说完后,看见很多年轻人还是不理解的样子,就说: 《易经》里有一句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