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章 计划有变 (第1/2页)
父亲和大哥都相信我的话,他们暗地里计划逃脱科考。 古时候的科考制度,比我们现在的高考繁琐、恐怖得多! 首先是本人或祖上三代不能有以下规定的情况:僧人、道士、犯讳者、丁忧者、冷籍、丐户、娼妓、唱戏、卖艺、府衙杂役、犯过罪等等。 古时候的科考制度的选拨,分为一年一度的县试(普通读书人)和府试(通过后为童生);三年两次的院试(通过后称为生员或秀才);三年一次的乡试(又称秋闱,通过后是举人,分为解元、亚元);三年一次、通过乡试后的第二年的会试(又称春闱,通过后是贡士);通过会试后一个月举行殿试(此次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故考生称为天子门生,通过的称为进士)。 范进中举 我在现代社会读书时,曾读过《儒林外史》中故事“范进中举”。 范进就是参加乡试中的举人,他中举时可是54岁呵!他半生穷困,甚至是断炊挨饿的境地,连续参加了二十多次的考试才中了举人,真是不容易啊! 范进中举时高兴得当场疯了,后人还因此有一句歇后语叫:范进中举——喜出望外(喜疯了) 其实《儒林外史》中有提及范进中举的后续情况的,范进后来的官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得多。 范进因丁母忧,过了三年才进京会试,又中了进士,授职部属,考选御史,数年后钦点山东学道,后来称为学政,全名为提督学政。 学道的职责是管理全省的教育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