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朱元璋的精明 (第3/5页)
技术,才是一切的根本。 听到这里,朱元璋问道:“大孙的意思,就是建立一个研究农业的衙门,让文人去研究农业。” “没错。”朱英点头道。 朱元璋眉头深锁,这个事情,想要做到,非常难。 十年寒窗苦读,为的是金榜题名,哪个读书人会去研究这等事情。 “并非一定要有大学问,可专门找一些农户进行学习培养,只要能识字就好了。” “这等事情,并非一朝一夕便能有所成就,不过却是必须的积累。” 朱英补充道。 现在欧洲,已然是文艺复兴的萌芽。 目前大明虽然是世界第一的帝国,但后期就被欧洲弯道超车了。 工业革命,很重要。 朱元璋听完后,微微颔首。在这个方面,其实朱元璋也算是个行家。 毕竟他是正儿八经的贫农出身,对于农业可谓是非常熟悉。 自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虫,施肥,引水,收成等一系列的流程,朱元璋那都是亲身体会过的。 但凡当初有一块地,一口饭吃,朱元璋都不会生出造反的心思。 眼看已经到了正午时分,朱元璋知道自己该回宫了。 还有太多的政务等着他去处理。 包括大孙提出的新以工代赈的法子,他也召集六部尚书商讨一番。 制定具体的细则,然后试点实行,看看成效。 朱英也没说留着吃午饭之类的,现在的返点,一般是上午十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