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唐后,导师和我面面相觑_第10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7节 (第2/7页)

九龄还需要来长安一趟,亲自见李隆基一面才行。

    十五道监察使,这些官职就和边镇节度使与六部尚书一样由李隆基直接任命,不经过吏部,就连李林甫说了也不算,唯一说了算的人只有李隆基。

    数日后,太守府。

    张九龄听到是李长安送过来的信后,诧异了一下,随后放下了自己怀中的小孙女,领着信使来到了书房。

    张九龄精神抖擞,尽管年纪已经不算小了,可既能享受天伦之乐也能看着荆州在自己的治理下蒸蒸日上,还找到了新明主辅佐的张九龄精神却比前两年更好,在裴芸的食膳药膳调理下身体都变得更好了。

    至少还能给李长安再鞍前马后干十年的活。

    看完了李长安送来的信,张九龄坐在书桌前,沉默了许久。

    其实他不太愿意再回到长安那个伤心地,那里埋葬了他大半辈子的政治理想。

    还有圣人……张九龄轻轻叹了口气。

    沉思了许久,张九龄还是拿起一封崭新的奏折,提笔写下了奏章。

    [臣张九龄,请往长安述职……]

    其实作为一州刺史,五年都没有到长安城见帝王述职,本就不合适,可李隆基和张九龄两人都默契不提此事,本该监察百官的李林甫更是恨不得张九龄立刻死在长安城外,更不会派人催促张九龄到长安城述职了。

    张九龄写奏折的时候很平静,他已经有了如朝阳般出生的新明主,面对夕阳西下,越发昏庸的旧主,张九龄在短暂的感慨后就只剩下了平静。

    第104章

    张九龄。

    李林甫看着手中奏折上那几行熟悉的字迹,神色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