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52 (第2/4页)
括在内,着实让人感到奇怪。 “莫不是又要动兵?” “难说。” 墨侍郎的猜测,刘尚书并不赞同。 交趾平定不久,也没有鞑子犯边的消息,又值隆冬,并不是动兵的好时机。 何况,大明乃礼仪之邦,出兵总要有合适的理由。 鞑子在北边打谷草,侵-扰-国境,边军御敌属于正当防卫。即使跑到鞑靼和瓦剌的地盘上进行正当防卫,也说得过去。 谁让鬼力赤和马哈亩纵容手下到明朝境内抢劫? 这个时代可没有防卫过当的说法。 只要鞑子抢了,边军跑去草原烧帐篷也能占住“理”字。 不久前,镇守大同的江阴侯吴高上奏:“沿边草盛,欲-焚-之。” 朱棣痛快准了。 至于吴高到底是烧草还是烧帐篷……明朝坚持说是草,鞑靼和瓦剌也没处说理去。实力不如人,拿边军没有任何办法,只能趁大火烧起来之前,拆了帐篷搬家了事。 兀良哈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正拿的是明朝工资,也不愁牛羊的草料,全当看热闹。 好在边军的“锄草”行动大多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等到火灭了,新草长出来,搬走的部落会陆续再搬回来。放牧之余,继续等待打谷草的最佳时机。 不能说边军没有生态保护意识,也不能批评鞑靼和瓦剌屡教不改。 归根到底,明军是为了保家卫国,草原上的部落则是为了生存。 大同边军烧荒,宣府和辽东等地的边军也不会闲着。鬼力赤和马哈木正该忙着搬家,绝对没空来边境找麻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