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85 (第3/4页)
清和开口,同僚鄙视的目光就会戳过去,不成筛子也成渔网。 在这种求真务实的环境下,朱高燧也多少受到了影响。 言之有物,有的放矢,加上对开原广宁两地的美好畅想,说话时,赵王的眼睛都在发光。 朱棣惊讶于朱高燧的变化,再看看同样改变不少的朱高煦,欣慰点头。 果然是玉不琢不成器,儿子不揍不成才! 没事,还是要都抽几顿。 从朱棣满意的表情,不时的大笑声中,兄弟俩能感受到老爹的好心情。压根不知道老爹心里正想着什么。 知道了……也不敢提出异议。 随行的文武不时凑趣,道一声“天子圣明,知人善用。兴宁伯一心为国,乃吾辈楷模。” 朱棣点头,将孟清和召至近前,表扬了他在大宁城的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勤奋工作。对工作成效也加以了肯定。 “禀陛下,此非臣一人之功。大宁都司上下竭尽全力,才有所成,赵王殿下更是功不可没。” 朱棣抚须笑道:“朕的儿子,朕清楚。大宁都司如何,朕也清楚。若无爱卿,不会有今日。爱卿不必谦虚。” 孟清和再拜,“不敢当陛下夸奖。” “爱卿当得起。” 说话间,众人的注意力皆在天子身上,沈瑄却突然侧首,目光凌厉扫向工坊一角。 两名杂役正搬着一捆农具,从木匠坊走出。 天子口谕,驾临期间,杂造局无须停工。除被召到近前问话的工匠,其他人该做什么做什么。杂役在工坊进-出十分正常。 两名杂役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