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35 (第4/4页)
最先一条,入学的学子,不分贫富,民族,无论边民还是归附部族,全部一视同仁。 入学之后,统一发蓝色布衫,带四方平定巾。入冬发棉袄,棉帽。 鞑靼女真入学者,先随训导容易学汉文,评定通过之后,再进行下一步学习。 儒学中设有武训,不说全都习成文武全才,却不能是手无缚鸡之力。 学中每月两次考核,文武皆优者,奖宝钞两锭,单项优异者,奖宝钞一锭。这一点,倒和了鞑靼和女真学子的胃口。比之乎者也,基本都要倒数,论拳脚功夫,马上作战,十次里,有五六次能拔--出得头筹。 曾有御史弹劾大宁儒学违圣人之道。 永乐帝下旨询问,孟清和立刻送上早已写好的奏疏。内中所奏,再次瘙到了朱棣的痒处,再有御史上言,一律驳回。 理由很简单,圣人言,有教无类,循循善诱。君子六艺,古已有之。大宁儒学所为,不过因材施教,何为有违圣人之道路?且边塞苦寒,时有寇边之祸,学中世子习武,临到危急时,亦能保家卫国。 “兴宁伯即是以士从军,靖难立有大功!众卿不必多言,且观今后便是。” 天子金口玉言,一锤定音。 即使仍有御史给事中上言,也影响不到孟清和分毫。 群臣只看到了大宁儒学文武兼修,却完全忽视了儒学中开办的“汉文学习班”,以及各项学规。 起初,朱棣也没将此事放在眼里,但在孟清和上疏之后,永乐帝顿悟了。 负手在殿中踱步,立定,重又拿起孟清和额奏疏,几乎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