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454 (第4/4页)
放行,而是遣人通报上官和鸿胪寺。 即使这样庞大的队伍根本难以造假冒充,城门守军仍秉持着不怕一万只怕万一的精神,认真查验郑和王景弘等人随身的腰牌以及相关文书。 鸿胪寺卿赶到后,一眼就认出了郑和,连忙上前,道:“郑公公一路辛苦。” 郑和是宦官,同样是天子亲命的大使,鸿胪寺卿先向他行礼,言官也挑不出毛病。 身份固然重要,可重要得过皇帝的命令? 郑和回礼,向鸿胪寺卿询问,“咱家两年没在京中,这城门前貌似严了许多?” 鸿胪寺笑道:“此事一言难尽,待进城后,下官再同公公详叙。” 郑和王景弘两年没回国都,不晓得城门处的变化,鸿胪寺卿却十分清楚。 自从出了“城门小旗当值念佛,被兴宁伯痛斥,小旗自尽”事件,京城内流言纷纷。皇帝亲自下令锦衣卫核查僧人寺庙,竟在京城寺庙中查出了逃职的军户,五军都督府和兵部都吃了挂落。 天子下令,五军都督府,五城兵马司,府军,应天十八府卫所及皇宫二十六卫,都开始内部清查。 这一查,当真发现了不少问题。 如兴宁伯所言,京城是一国的门面,城门更是门面的门面。 守卫在此的明军,都如念佛小旗一般,玩忽职守,当值溜号,落在百姓和往来朝贡的使臣眼中,丢的不是一个人的脸,是整个大明的面子。 天子回过神来,肯定会掀桌。 届时,只要沾到丁点关系,都逃不脱干系。 降职,流放戍边,成为必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