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18 (第3/4页)
活似干枯的树皮。被朱棣扶着,竟不知该如何是好,“陛下,可千万使不得!” “耆老受得。”朱棣笑道,“这是朕的儿子,还有朕的孙子。瞻壑,过来,见过耆老。” 朱瞻壑身着盘龙常服,稳稳当当走到朱棣身边,向老者行礼。 “老人家康泰。” 朱瞻壑的礼仪极好,便是礼官也挑不出丁点毛病。白胖的小脸,说话时,脸颊隐约浮现出两个酒窝, 老者愈发激动,路边。看到这一幕的百姓无不跪拜在地,脸颊泛红,山呼万岁之声不绝。 “圣德仁厚之君,圣天子!” 今日之后,永乐帝在民间的声望必将迈上新台阶。 老者奉上的稻谷高粱被妥善收藏,丰盈的麦穗昭示着丰年的喜悦。 自朱棣登基,南北边塞不平,各省府州县水旱蝗灾不断。北疆边塞之地,曾以荒凉著称的大宁宣府却连年丰收,官仓堆满。今年秋收,需将陈年谷麦从仓中运出,方能送入新粮。 “丰年时节,三司州县可曾借口杂税,盘剥于民?” 白彦回领宦官放下轻便木椅,朱棣搀扶老人坐下,自己坐到老人一旁,张口询问税收之事。 “回陛下,并无。”老者年事已高,脑袋却不糊涂。听天子问起,没有半分犹豫,“仰赖陛下圣明仁德,多年减免粮税,草民一家十余丁口,已是连续三年家有富余。“ “如此便好。”朱棣欣慰道,“如此,方不违高皇帝爱民之政。” 听到这里,孟清和长出一口气,高度紧张的神经瞬间松弛。 大宁已设布政使司,每年两季税粮自当由其掌管。但他仍是大宁镇守,万一有人趁他不在,对税粮下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