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41 (第3/4页)
当年意气风发的赵给谏,不也是以为误判形势,被天子扔到贵州大山去教书育人了? 眼前这几位,去贵州恐怕都没份,到安南住几年倒有极大可能,搞不好,命都要丢在那里。 连他这个不入流的书吏都清楚,皇朝立储,非同小可。依今上的脾气,谁敢在这件事上明着和他唱反调,绝不会有好下场。 书吏微微眯眼,王给谏初来乍到,哪来这么大的底气和本事,煽-动六科同他一起上疏? 这事背后一定有问题。而且,怎么话里话外的“小人”,“jianian佞”?只要听说过京城中传言的人都能猜出,被言官痛斥的是誰。 书吏尽量放轻脚步,悄无声息的退出值房,召来另一个刚进礼科不久的小吏,“有事吩咐你,附耳过来。” 小吏不敢轻慢,认真记下书吏说的每个字,慎重点头,“您放心,小的一定把话带到。” “这件事办成,就跟着我做事吧。” “是!”小吏大喜,别看上头的言官老爷们威风八面,顶着天子不杀言官的金钟罩各种蹦跶,各种找揍,六科之中,真正盘根错节,不容小觑的,却是这些经年的书吏。 让他递消息这位,虽然入职不到三载,却因其秀才出身颇受赏识。不能再向前一步,未来的前途也会相当光明。 如果不是他额角有伤疤,破了相,科举封官也不是难事。 可惜了啊。 小吏咂咂嘴,这位何时同兴宁伯搭上了关系,怎么偏偏要给兴宁伯传话,还不许自己道出身份。 越想越不解,干脆将诸多念头抛在脑后,先把事情办好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