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_第6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7节 (第1/6页)

    想到这里,霍善又有点憋不住话了,他问刘彻人才够不够用。

    刘彻挑眉:“怎么?你还有人才要举荐给我?”

    汉代用的是察举制,也就是要求天下郡国定时把治下的人才举荐上来。

    这些人到了长安,朝廷将会陆续对他们进行相应的考核,从中筛选出可用的人才,董仲舒、公孙弘等人都是从这类考核中脱颖而出的。

    只是察举这种东西比较主观,毕竟前头有个察字,要是郡国官员坚决不关心不举荐你也没辙。

    实在没人举荐的,还能自己到长安来自荐,公车衙署那边长期接受臣民上书。

    至于刘彻到底会不会亲自看,那就得看缘分了。

    像东方朔这样一上书就洋洋洒洒写个满车竹简拉过来的,刘彻便可能会因为好奇他怎么能写这么多字而叫人拿给他看看。

    还有那个半路拦下卫青出谋献策的东郭先生甯乘,也算是剑走偏锋给自己谋了个出头机会。

    反正吧,这事儿随机性极强。

    霍善道:“没有,就是您要是觉得人才不够用的话,为什么不用科举选拔人才呢?”

    李时珍:【……】

    坏了,这锅谁能接?

    刘彻来了兴致,问霍善什么是科举。

    霍善道:“就是分科考试,先在本县考,再到本郡考,考过了便送到长安考!到长安后要是考上了,就由您亲自殿试,选出最厉害的天子门生!”

    朝廷需要什么人才就开设什么科,比如最近急缺法家人才,咱就考明法科,老方便了!

    当然,基层官吏常年都有缺口,可以设置常科考试,就是每隔两三年选出批懂公文写作的、精通治理地方策略的基础型人才来补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