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节 (第2/4页)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依旧是《论语》里面的,意思是读书人不可以没有理想和抱负,因为他的责任重大。 这题看着好答,但稍微一写,就容易从展现抱负,到展现自大。 自大在大多数夫子面前都不是什么好品质。 所以是个陷阱问题,既要写出自己身为读书人的抱负,同样要注意满招损,谦受益。 从中选出平衡之道,也是答题的关键。 第五题跟这个差不多。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里关于仁义的话,在仁义面前,连老师都不用谦让。 怎么平衡尊重师道和仁义,又是一番纠结。 纪元写着,已经发现出题人的想法。 都说科举写文章,不仅要注重文章的好坏,同样也兼顾阅卷人的喜好,同样能看出出题人的想法。 这些句子,无一不是在强调读书人的道德修养。 看来出题的夫子,必然是个注重精神品质,有士气的人。 最后的题甚至有些超纲。 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 出自《春秋左传》,讲圣人言行会高于节cao,普通人能保持节cao,最恶劣的人会失去节cao。 如何达节,就是这题的关键。 但这句话在茫茫书海当中,虽是要紧的句子,有些学生或许还没读过。 全部写完之后,纪元深吸口气,用凉水拍拍额头,闭目养神片刻,接着誊抄。 即使写得再小心,上面依旧有墨迹。 时间已经来不及了,纪元不再管它,继续誊抄。 放在真正的科举上,其实也允许有墨点,但自然会扣分。 这次是县学的入学考试,故而没那么严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