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 登堂入室(上) (第3/4页)
家子好久没有吃得这么舒心惬意。 遇上肖飞给女儿庆功宴的那天,正值一家人情绪最低落的时候,不料北京记者张朝阳的插入,让苏灿立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他的那篇被国务院某首长特别点名的中考作文,更带有报告文学的形式,一下子火了起来。 在余副市长的带队下,整个饭桌的中心立时指向了这个让周围夏海市地方头头脑脑好生羡慕,而又极为耀眼的苏灿身上。 张朝阳更带着新华社的采访任务,找到了重心,他读过苏灿的作文,觉得里面很多内容,现在来看简直就是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东西,很难相信一个中学生能够写出这么一篇有深度,有预见性的文章,就这种深度和预见性的问题对苏灿进行了询问,苏灿竟然一下子转口,将这个功劳全副记在了自己大舅曾全明的身上。 对预见性的长江中下游多年人为破坏,水土的流失和大多数科研报告报喜不报忧的弊端,进行了针砭,苏灿都推口说这平时都是从自己大舅曾全明那里听闻的感叹,平时也和自己大舅有过一些讨论,为他深刻的忧患意识所影响 张朝阳立时恍然,也找到了突破口,开始问起了曾全明的身份,在现在全民抗洪运动作战轰轰烈烈的时刻,他明白新闻里太需要这样的正面形象了。 余秋收立刻就肃容给张朝阳介绍开来,大舅目前担职的身份,更以一个领导的角度作出“这是一个优秀的同志!”此类的究极评价,弄得张朝阳连连点头,决定在未来的奔走中收集一些大舅的资料,并承诺自己的新闻报告中,会将此次正面的采访稿呈报上去。 余秋收对大舅的态度可是一下子转了一百八十度角,他哪还不知道现在苏灿和曾全明都成了关键人物,亦是给夏海市作正面宣传的重心。 一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