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一章 打使臣是为大唐好? (第2/6页)
不在藏着掖着,干咳一声清了清嗓子开口解释: “外族学士进入偏门看似无用,实则狼子野心,比如:学习农学可以增加粮食产量,学习冶炼可以制造盔甲、武器,即使是进入太朴寺,除了可以生衍畜牧,又可以减少战马损耗,这些看似无用的偏门恰恰是增强国力的无上法门。” 正所谓,天地有阴阳,月亮有盈亏,王朝亦是如此,如今大唐强盛,他们不敢动弹,谁又能保证一直如此。 一盈一亏,变数极大,假若某个藩国学到了最先进的技术,国力一直在增强,而大唐某个时期出现国力衰退,你们说这些潘国会不会亮出僚牙。 随着杨帆的解释,众人这才恍然大悟,不过随即又让李恪有些迷茫。 只见他站起身来执师之礼问道:“那如何防止这些技术流传出去?难道直接赶他们走?这样岂不是显得我们天朝太小家子气?另外,如此说来,大唐学子进入国子监学习岂不是没什么大用?” 喝了一口茶水润了润有些发干的喉咙,杨帆接着解惑: “当然不能直接赶他们走,闭关锁国只会故步自封,但我们必须要把最先进的核心技术掌握在手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先进的技术,永远比其他藩国更加先进、更加强大。至于进入国子监学习有没有用,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其中包含了治国、齐家、修身的大道理,是一个国家强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看到众人频频点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