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82 大哥的不动产 (第1/4页)
“所以,这套房子就是你的?”林鳞游端详着手中房契。 “是我的。”张贲老实承认,毕竟白纸黑字都写着他的名字,还有布政司的大红官印。 “真想不到啊大哥,你在大明,不动产都挣下来了。”林鳞游将房契还给张贲。 “你也不想想我来这多久了?”张贲接过房契塞到怀中,“二十八……这都快三十年了,三十年,我就算老老实实搬砖,也能买一套房了吧?虽然这是京师,但目前的房价,还不是太过于夸张的。” 永乐初,京城的大街小巷,仍遍布草屋,考虑到经常发生火灾,延烧毁坏官民居宅,后才全部改为瓦房。包括北平亦是如此,永乐帝迁都之后改称北京,北京城才日渐繁华起来。 那个时候,虽然京城之类的大城市也有大量外来人口涌入,但城市原住民并没有几百年后对房产那么强烈的追求,房地产压根都不算一种产业,想要靠囤积房屋发财,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房地产是人口红利,那时候官府用人都不够,哪来的人口红利? 早在元朝时,南京就已经是“民无土著”。明初太祖定鼎南京,“徙四方巨族实之”,所以后来南京的居民,大多来自四方。无房无田者,官给牛种,免赋三年,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 来京城做生意的,往往有长租客栈,比买一处房屋更划算。而且古人讲究落叶归根,很少有人会主动更改册籍落户他乡的。迁徙移民都是官府强迫,哪有人愿意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