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1节 (第1/6页)
“国之将亡,谁家没有忠臣义士,即将与山河同葬?等着吧,接下来的时日,这群蒙古人在忽必烈的号召下,反扑将会史无前例的强烈。” 他说到这里,见奥斯曼一世仍旧满脸懵逼,压根不知道他在说啥。 不觉意兴阑珊地摆摆手,拂袖而去:“你不懂也可以理解,谁让你们突厥是没有历史、也没有文化的民族。” 奥斯曼一世:? 聊得好好的干啥又骂我,虽然延平王说的确实很有道理! 郑成功传令全军,退后扎营五里,正好在龙驰大炮的最远射程范围内。 一方面,这样可以避开一心死战到底的元兵们疯狂出战进兵,留下缓冲余地。 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哀兵的意志通常都是消耗品,很快就会在长久的困境和僵持中逐渐散去。 另一方面,郑成功也实施了「围师必缺」的原则,搞一搞元兵的心态。 在表面上将包围线缺了一个角,让元兵认为自己还有可以出逃的机会,尽管他们理智上知道没有,可谁还能不在情感上怀着点指望呢? 这般连日下去,迟早心理出问题,忽必烈的领袖力再强也没用。 果不其然,在僵持后的第二个月,城中出现了欲要连夜出奔的逃兵,被忽必烈以血腥手段灭杀,挂在城头示众。 新宋的火力始终在不断加强,他们的装备被从最近的安南研发基地一路运输过来,源源不断,方便快捷。 他们甚至不需要付出太多人力,只需要一些火器营的士兵轮流换班。 城内的元兵却早已苦不堪言,极端疲于应对。 这一日,又一轮炮轰稍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