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2节 (第3/5页)
。 初时, 招讨使并不知是何人在搞事,只派一小股部队查探情况。 文天祥有意隐匿,令部下扮作渔民打扮,连日乘小船来去, 在海上从事捕捞。 元军拦住搜查了十余次, 均未发现任何异样, 防备日渐松懈。 直到某个深夜,于谦藏身在一艘小渔船中,一路颠簸,摇摇晃晃,来到了浙东边境的一个小渔村登陆。 浙东地区民风彪悍,多年来,起义者一直未曾断绝。 他来见一个人,谢翱。 谢翱从前是文天祥的参军,如今在浙东民间网罗义士,结社游走,手下聚集了一帮可用之人。 当然,后世更熟悉的,还是他悼念文天祥的作品《登西台恸哭记》。 剜心喋血,字字从肺腑中来。 据说文天祥就义之后,他经常一个人披发长歌,行走于浙水江边,每见昔年和文天祥并肩看过的山河故景,草木云榭,就大作悲歌,失声痛哭。 所谓“死不从公死,生如无此生”,大抵如此。 于谦想到这里,心绪还有点复杂,毕竟,正是因为那天在画画的时候,他提了一下《登西台恸哭》,先生才正式决定要起兵。 于谦在见到谢翱之前,设想了一番对方的形象。 感情这么充沛,一定是个和西晋阮籍一样,路尽狂歌、放诞任侠的真性情名士吧! 然而他见到的,却是一个—— 衣冠齐肃,形容冷峻,长发束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全身上下都严丝合缝分毫不乱,仿佛玉石一样冰冷雕琢的美男子。 于谦:? 朋友,你崩人设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